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一般而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水平。但企业因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与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很多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对产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一个地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种“软化”经济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则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集约化发展方式强调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
  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因此对旅游行政部门而言,决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取代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旅游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企业反应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并不成熟,因而很难吸引资金的大规模进入。而先前并没有引起旅游行政部门注意的经济型饭店,最近几年却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并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两厢对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当然,旅游行政部门虽然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游供给涉及各个环节,其中也不乏公共产品的投入(比如景区道路的建设),因此单靠分散的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游公共产品投入。再比如,旅游市场秩序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单个旅游企业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行为,而很少有动力和有能力去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因此如果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这无疑不利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维护市场秩序的部门一起,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
  此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有些行为并不一定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可能会要求旅游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而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正因为此, 2008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受日本“观光立国”思想的启发,河南推出了“观光立省”战略,而广东、云南等地也在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游产品,也因逐渐增加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汽车王国”的时代,这意味着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业态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这同样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一潮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五是从旅游者的诉求看,由于旅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其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西游记宫”式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有市场空间,一般化的旅游服务也更难赢得旅游者的认同。这迫使旅游经营者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相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五、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在统筹的同时,还应该突出重点,努力解决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游消费时,既要考虑旅游需求的激发,更要把重点放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上。多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从增加和优化旅游供给入手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旅游行政部门从需求入手推动旅游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发扬。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旅游需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时间。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从时间看,中国人的假期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间有限,而落实带薪休假,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不断呼吁,但进展如何,也很难预料。至于“旅游进社区”之类的设想,主要应该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行政部门不宜过多介入。在收入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作职能看,还是从现实的旅游消费环境看,旅游行政部门都有必要,也应该在优化旅游环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时,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帮助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上。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从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旅游经济也相对发达,同时已经基本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正在通过支持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的,旅游行政部门也有必要积极争取东部向中西部的“游客转移”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一种生态补偿。可以考虑通过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东部地区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送客源力度。还可以借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地在公交车等媒体上免费宣传四川旅游,支持四川旅游恢复振兴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在东部地区公益性宣传的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
  三是在统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上。自上世纪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已经有近一半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这表明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未来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的个性化、特色化,通过创新旅游城市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几年,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批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式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仅受到市场的制约,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习惯的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为主体的城市休闲度假带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新增消费的汇聚之地。但是较之城市,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指导,通过提高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一是在工作方式上,既要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充分履行旅游部门的管理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新的政策突破,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拓展新的工作空间。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活动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由于受自身职权所限,旅游行政部门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通过与文化部门的合作,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通过与建设部门的合作,推动特色村镇旅游的发展。而地方旅游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尝试,通过部门协作来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方式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加强。此外,地方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之一是,通过地方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推动各相关部门参与,进而形成合力推进旅游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做法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
  二是在工作领域上,既要继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又要积极开拓休闲领域。从实际发展看,旅游和休闲虽有区别,但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城市居民在城市周边的“一日游”实际上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再比如,许多旅游设施和休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交叉重叠。因此将工作领域从旅游向休闲扩张,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从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看,在推进旅游发展方面可以突破的领域已经不多,未来有必要把一部分工作重心调整到指导休闲发展上来。在新的“三定”方案中,赋予了国家旅游局“引导休闲度假”的职责,延伸这一工作领域,顺理成章。此外,同旅游资源一样,休闲资源也是分散在各个部门当中,因此过去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有效做法,可以运用到推动休闲发展上来。比如,可以指导休闲设施的建设、休闲服务的提高,休闲城市的建设等方式为切入点,促进休闲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在工作布局上,既要抓好旅游业的做大做强,又要注意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进一步凸显旅游行政部门对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目前,旅游业经济产业的属性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把旅游行政部门看作单纯的经济部门似乎理所当然。但这也使得旅游部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职责几乎被完全忽略。对比文化、体育等部门,虽然其主要职责是满足公民的文化、健身需求,但并不排斥其把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作为工作重点。而像一些地区的宣传部,也在开始涉足创意产业等经济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旅游业越来多地表现出新时期新民生的一些特征。这也意味着满足城乡居民合理的旅游需求应该逐渐成为政府在解决居民温饱、住房、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之后一个新的领域。比照发达国家,旅游已经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国,政府甚至将部分福利基金资助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业,目的是让低收入家庭也能享受旅游度假的权利。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国的进步毕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旅游行政部门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同时,应该未雨绸缪,考虑把满足居民公益性的旅游与休闲需求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予以积极谋划。而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甚至可以考虑把居民出游状况作为考察政府官员在改善民生方面的评价标准之一。
  七、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
  既然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有必要的推手。否则,很多目标都容易沦为空谈,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现实的情况看,行政手段不足是困扰旅游行政部门的一大难题。像海南省通过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突出旅游行政部门综合协调方面行政手段的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是客观来看,海南的做法对多数地方而言,只能是“心向往,但身不能至”。因此,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革现有的工作方式,创造新的工作手段,应该是各地旅游行政部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从过去旅游业的发展看,一项创新工作手段推出,往往意味着旅游行政部门管理领域的拓展和旅游业某一领域的完善和提高。比如,始于1988年的星级饭店的评定制度,对提高旅游住宿业的水平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也奠定了旅游部门在住宿业领域的权威地位。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将所有住宿设施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实际上也是对过去20年旅游部门对星级饭店管理成绩的肯定。1998年开始的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地方加强旅游设施,改善旅游环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也为旅游部门指导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同时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活动还大大提高了城市旅游部门在政府序列中的地位,为今后各地旅游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99年开始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和2004年开始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工作,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促进旅游业与工农业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07年推出的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作为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延伸,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从各地的实践看,一些地方结合旅游发展实际,推出了旅行社等级评定、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旅游名村、旅游小城镇创建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当前,旅游行政部门需要在不违背中央禁止各种形式主义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精神的前提下,找准切入点,注重实际,创造新的工作手段,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方式突破的方式很多,在这里提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供借鉴:
一是形成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改善的工作手段。
  示范、评定、检查等工作,是过去旅游部门引导和管理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在发展初期,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大或突出的问题,使旅游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旅游市场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此种方式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动态性不强,即不能长久地对旅游供给方形成评价、监督机制。在目前旅游行政部门人手少,管理范围广、推进发展任务重的困境下,需要转换工作思路,调动各方面力量来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要把对旅游服务质量感受最深的游客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评价和监督旅游服务质量的主体,而政府部门的职能是让游客的这种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优秀旅游城市是旅游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阵地,但是如何引导其转型升级,是困扰旅游行政部门的一大难题。可以借鉴电视频道收视率调查等方式,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306个优秀旅游城市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按月或按季度发布调查结果,以此来引导优秀旅游城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理想的目标是能形成类似环保部门通过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促使城市加强环境建设的倒逼机制。推动一些旅游发达城市将游客满意调查指标作为考核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如果在目前全国推广有难度的情况下,有条件的省区可以考虑先行尝试。
  旅游市场监管是旅游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虽然旅游市场治理整顿进行多年,但是旅行社、导游欺客宰客行为仍然时有发生,这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一大顽症。从力量对比看,如果没有新的工作手段,全国几千人的执法队伍,要想卓有成效地对两万旅行社、40万导游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值得研究的工作办法是让游客来监督旅行社和导游。首先,要做的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游客,让其理性消费,同时知道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当前新《旅行社条例》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以此为内容培训旅行社和导游外,同样需要将其中涉及到游客的内容向游客进行深入宣传,可以考虑在旅游住宿设施免费发放指导游客在参团过程中理性消费和正当维权的小册子,可以借助媒体,特别是网络和电视媒体进行指导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讲座。其次,是要形成游客对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进行直接评价的机制。可以参考的例子是,银行柜台前一个小小的评价仪器对银行服务的改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建立让游客直接评价旅行社和导游的服务的机制,从而对其不合理的服务行为形成制约。最后,是要形成服务质量的筛选和惩戒机制。依托游客的直接评价形成的数据库,旅游行政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同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定期发布不同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报告(类似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公布服务质量优质的旅行社名单和欺客宰客旅行社名单,对其进行舆论监督。
  二是搭建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平台。
  过去旅游部门通过标准化和旅游定点管理方式,基本实现了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监管的全覆盖。但是新时期随着旅游供给单位的日益增加,和定点管理方式的取消,旅游部门监督和管理旅游供给方面的力量大大削弱。在这种背景下,搭建一个新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显得非常迫切。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借助信息化,通过旅游和金融结合,发行公民旅游卡的方式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目前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发行都在发行旅游一卡通,广东省发行了国民旅游休闲卡。这些卡的功能基本局限在为游客提供打折服务和部分金融服务方面,旅游行政部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可以此为基础,通过扩大旅游卡的覆盖范围将其构造成为旅游行政部门的信息卡、管理服务卡、宣传促销卡。其一可以通过卡片消费信息,为旅游行政部门提供及时、一手的旅游消费结构数据,以补充现有旅游统计时效性不强的问题,进而为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其二,可以此为平台,加强旅游投诉处理,通过把欺客宰客商户剔除出去,并在配套的旅游网站上发布信息的惩戒方式,促使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其三,还可以通过卡片,为旅游宣传促销带来便利。比如某个地区可以根据客源市场发展需要,对想重点发展的市场持卡人进行折扣促销和消费券发放,通过与手机捆绑或网站互动等方式,开展更为精准的旅游营销活动。
  三是强化引导旅游发展的工作基础。
  旅游标准化工作是过去二十年政府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最为成功的抓手,也是引导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这一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但是需要考虑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完善和优化旅游标准化工作。一是需要突出重点,在继续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要争取每隔一两年能推出一个类似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标准这样的工作成果,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个不能实施或者是社会不知晓、不接受的标准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因此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重点标准的宣贯推广上来。二是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要鼓励地方和企业的标准化行为,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是最近深圳盐田因为旅游企业累计采用、制定修订标准总数达2000余项,被评为全国首个“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要把地方比较成熟的旅游标准尽快上升为国家标准,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要在工作分工上,发挥行政部门和旅游协会的两方面的力量。可以考虑行政部门主要指导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旅游标准执行的验收进行抽查;如有必要,针对一些分等级的标准,行政部门可参与最高等级的评定。而协会应该执行标准宣贯的日常性工作。

固定链接 | 评论(0) | 阅读(1211) 2009-10-20 11:28:19
文章评论
查无记录
 
发表评论
称呼:
主页:
验证码:  请输入:看不清?
内容:
 


国际酒店职业经理人网版权所有
地  址: 北京鼓楼东大街25号   邮政编码:101500    电  话:86-010-64830040  
京ICP备09051345号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中宏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